日前,由綠葉制藥舉辦的首屆精知毓葉高峰論壇盛大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精神醫學領域諸多學科帶頭人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齊聚一堂,以展望未來作為切入點,對精神醫學領域的防治進展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碰撞,專家們在論壇現場的討論激情和思想火花四射,但最受關注的還是雙相情感障礙。
方貽儒教授、陳俊教授、胡少華教授,王翼教授,宓為峰副主任,陸邵佳博士,余生林和白淵翰醫師分別就各自的臨床實踐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雙相障礙也稱躁郁癥,是一種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心境障礙,是世衛組織排名第六的重性精神類疾病,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嚴重慢性精神疾病。據統計,全球雙相障礙的發病率為1%—3%,在我國的發病率為1.5%左右。但由于癥狀不典型、暴露不充分,雙相障礙易被誤診或者延遲就醫的情況時有發生,而在疫情之下誤診或延遲就醫更是會面臨加劇風險。也正因為如此,各位專家在分享和討論中大都圍繞各型疾病的診斷展開。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方貽儒教授也表示雙相障礙其病理學機制復雜,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自殺率、高致殘率等特點,亟需加強探索與研究。針對目前的診斷問題,方教授介紹了多種生物學標記物預測法,如BDNF、氧化應激、炎癥水平變化、褪黑素、8分鐘MRI等。為聽眾帶來更多關于雙相情感障礙研究、診斷、與治療方面的啟發。
佘生林建議在雙相抑郁的早期診斷過程中,患者年齡、情感氣質、雙相家族史等問題都需特別警惕,除此之外,一些與抑郁癥有的差異化特征,如食欲增加、嗜睡、心境波動大、運動遲滯等問題都需要引起關注。
陸邵佳博士就雙相抑郁的早期識別,分享了自己在不同人群方面的研究,他認為青少年的雙相抑郁診斷,要警惕對方是否有雙相家族史,抑郁發作持續時間短,抗抑郁藥物使用療效差、心境變化快等問題;同對于產后抑郁、季節性抑郁等患者需要特別詢問躁狂、輕躁狂的發作史;更好地利用量表等評估工具,結合臨床診斷。
王翼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臨床治療經驗,他說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病情穩定前,往往會經歷頻繁換藥,這導致影響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遠期預后。他建議雙相障礙的治療需要引入全病程管理,尤其是在患者首次出現急性變化的時候,關鍵性藥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紤]到藥物干預躁狂發作和抑郁發作的平衡性,就目前藥物的臨床使用效果來看,他認為喹硫平作為長期藥物的療效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
白淵翰分享自己在雙相抑郁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經驗,他發現,就臨床反應來看,雙相抑郁患者的藥物耐受差于雙相躁狂,所以藥物的使用應基于個體化評估來使用。
宓為峰副主任發現雙相抑郁患者剛開始治療效果不出錯但后續反應不佳,建議在臨床診斷中,可參考更多的生物學指標,如遺傳學、內分泌、神經生化都有很多證據區別抑郁癥與雙相抑郁。同時由于雙相抑郁通常共病較多,合并治療對雙相抑郁的治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她覺得未來合并個體化治療、精準治療將會是雙相治療的一個探索方向。
陳俊教授在總結中提到,雙相抑郁的診斷循證證據有限,可治療的藥物少,治療后患者殘留癥狀多,作為醫生需要綜合考慮,他同時也對主辦方綠葉制藥在特殊時期邀請和組織這么多專家的不容易表示了感謝,他認為這樣高級別的論壇、以及各位專家的熱烈分享對雙相障礙診療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幫助很大。